3月15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李彦宏发布内部信,宣布张亚勤将于6个月后退休,不再担任百度总裁职务。张亚勤也作出回应,表示“百度正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刻,AI业务进入了发展黄金期”,自己“很高兴能安心退休”。但纵观百度近年来的发展却不难发现,百度人工智能核心业务开展距离黄金期还有不少差距。
在人工智能大潮之下,百度在这方面的倾向性也显而易见,自动驾驶、语音识别、智能家居等方面都有所涉猎,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百度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依旧存在,一个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百度很多人工智能产品目前还处于研发和理论阶段,能够真正落地的东西并不多,百度主打的无人驾驶技术在这一点上尤为明显,也曾被外界质疑是PPT炒作。
其实,早在2017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便宣布,百度无人驾驶汽车的一款车型将于2018年量产。但2018年已经过去,量产却遥遥无期。
未能量产的原因根据以往公开资料可以看出,一方面是因为国内路况复杂,另一方面则是技术本身瓶颈未突破。无人驾驶技术本身极为复杂和高端,百度固然有所建树但言之量产尚早,毕竟连一辆真正可以做到无人驾驶的汽车也没有研发出来。
同时,无人驾驶涉及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相关的交规等措施还远没有建立。并且还存在商业化问题,想要量产,可谓困难重重,李彦宏难以实现承诺实属正常。
落地产品少之外,在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百度也有着众多竞争对手,其想要发展也面临极大的压力。如川大智胜、神思电子、海康威视、科大讯飞、旷视科技等等,这些公司在各自相关领域都拥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并且已经在其他领域进行了布局。
以搜狗为例,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发布了站立式AI合成主播,开设搜狗AI硬件体验店,上市录音翻译笔和搜狗儿童智能手表等。并且,搜狗还有搜索业务,若百度想要发展人工智能,势必会同搜狗展开更多的正面竞争。
再比如科大讯飞,该公司在国际最权威的语音识别及合成比赛中继续保持了全球领先,并且同央视权威媒体等合作,推出讯飞听见、讯飞智能录音笔、AI记者助理机器人“小白”等软硬件产品。在教育、出行、医疗等领域,科大讯飞也均有产品覆盖,如江淮瑞风S4便搭载了科大讯飞智能汽车语音助理3.5,“智医助理”顺利通过了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评测。
此外,诸如海康威视此类行业属性相对垂直的企业也是不容小觑,市值已经高达3000多亿。雄厚稳健的现金流以及扎实的技术稳定的口碑,对其拓宽行业布局亦是如虎添翼。对比之下,在技术层面上,百度与其说是迎来黄金时期,不如说是为了生存,百度会迎来正面碰撞时期。
如今,核心领导人张亚勤的退出可能会带来新的问题。高层的变动会带来具体管理情况的变化甚至不稳,这对于技术的研发和项目的推动会产生都会较大负面影响。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将造成百度人工智能发展的停滞,甚至很可能会直接倒退5年。
以此来看,百度人工智能发展的道路漫长且艰难。“黄金时期”或许只是张亚勤的一个美好祝愿,百度在人工智能上的发展究竟如何还需要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