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A造犯规,责任在联盟?
谢伊-吉尔杰斯-亚历山大并非那些墨守成规的“道德球员”。对于那些不熟悉这一术语的读者,这里的“道德”并非指球员的道德品质,而是指在比赛中不倾向于过度使用造犯规战术的球员。亚历山大无疑是NBA中擅长造犯规的球员之一,但他的这种能力并未让他独树一帜,布伦森等同样拥有此技能。本赛季,只有内线巨星扬尼斯-阿德托昆博在罚球次数上胜过他,而亚历山大极有可能因他卓越的造罚球能力而获得MVP奖杯。
要明确的是,他不应因此受到任何指责。造犯规是一种比赛策略,是理解并灵活运用裁判执行规则的结果。球员的任务是帮助球队赢得比赛,而在这方面亚历山大做得相当出色。他的职责不是维持某种道德标准或追求娱乐性,而是助力球队取得胜利。然而,营造一个激励球员们这样做的环境,是NBA的责任。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亚历山大是否造犯规,而在于这种策略是否奏效。联盟需要负责正确解释现有规则,并修正那些容易被球员利用的规则漏洞。以西部决赛首场比赛为例,尽管雷霆队的防守表现出色,但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这位准MVP如何“逃脱”处罚。
回顾历史,像哈登和特雷-杨这样的造犯规大师,联盟曾采取措施来限制他们的“不道德”习惯。在2021-22赛季前,NBA对进攻球员在持球时的“明显、突然或异常的非篮球动作以制造犯规”进行了判罚的解释性改变。对于像亚历山大那样的球员,他们利用规则争取罚球机会的行为,正是规则改变所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假摔问题,NBA引入了技术犯规来惩罚假摔行为,并将其作为一项永久性的规定实施。然而,仍存在争议。如SGA的表哥亚历山大-沃克在一次突破中被判犯规后倒地,经过回放审查并未发现非法接触。如果没有任何非法接触而他却获得了哨声,这很难不让人怀疑他是为了哨声而假摔。尽管联盟试图遏制假摔行为,但效果并不理想,一些擅长假摔的球员反而更加肆无忌惮。
亚历山大的假摔战术在比赛中屡试不爽,这使杰登-麦克丹尼尔斯成为受害者。尽管他保持合法的防守位置,但当亚历山大突破时,他用非持球手推人后成功博得哨声。这种行为不仅对被侵犯的球员不公,也对比赛的观赏性造成负面影响。
从战略角度看,亚历山大的做法是合理的利用规则。他为何不去迫使对手最好的外线防守者离场?为什么不抓住机会去罚球线?他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尽一切可能帮助球队获胜。我们不应责怪球员,而应反思比赛规则本身是否存在问题。
同时,NBA正面临着一个讽刺性的问题:球队故意输球摆烂。尽管没有人愿意看到这种情况,但当球队认为赢球无望且存在输球奖励的机制时,他们可能会选择输球。在不大幅改变选秀结构的情况下,NBA无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只要犯规和罚球的概念存在于比赛中,球员们就会寻找规则的漏洞加以利用。这几乎成了一场“猫鼠游戏”。每当一种造犯规的方法被禁止,球员们就会迅速找到另一种方法。例如,亚历山大精通各种造犯规技巧,因此需要严格执行旨在阻止这些行为的规则。而他还在比赛中不断创新新的造犯规方法,因此NBA需要在每年休赛期更新这些规则以应对他的新策略。
尽管亚历山大的任务是帮助球队赢得比赛,但NBA的职责是为观众呈现有趣且公平的比赛。无论对造犯规的道德立场如何我们都应清楚球迷并不喜欢这种行为。犯规的存在是为了限制防守而不是赋予进攻球员在不利位置上的武器。要想平衡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某个球员的责任而是整个联盟的责任。
原文作者:Sam Quinn
编译:Jay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