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突破,展现体旅融合新风尚
江苏风头正劲的“苏超”赛事已如火如荼地展开,引发了资本市场的狂欢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端午节后的一段时间内,资本市场对这场体育盛事的反应尤为明显。江苏的金陵体育企业股价的暴涨、人造草坪企业的连续涨停等,无不反映出这场“苏超”赛事的火爆程度。据报道,自江苏城市足球联赛开赛以来,赛场内外都收获了巨大的流量。
一场原价10元的门票在二手市场被炒至900元的高价,抖音话题播放量更是超过了42亿次。而在赛场上,观众人数屡次刷新纪录,7月5日晚南京奥体中心的比赛更是吸引了60396名观众,刷新了苏超历史单场上座纪录,更创造了中国业余足球赛事的新纪录。
不仅如此,“苏超”的火爆还带动了江苏全省各个城市的文旅消费热情。据数据显示,在“苏超”第四轮比赛开启前,多个主城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实现了大幅增长。如淮安增长了150%,宿迁增长了67%等。这不仅仅是一场体育赛事的狂欢,更是城市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盛宴。
对于这样的现象,王裕雄教授表示,“苏超”作为城市联赛,其区域属性会带动城市间游客的流动。各城市基于赛事打造的融合性消费产品和消费场景,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这不仅让球场观众席上出现了许多外地游客,也推动了各地文旅部门、商务部门以及市场主体在票根经济模式上的创新。
在政策端,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发布了多项文旅活动和惠民措施。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文旅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苏超”赛事,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的主题活动,放大文体旅联动促消费效应。
这场资本的“狂飙”背后有其逻辑支撑。金陵体育等企业通过“赛事级器材+定制服务”的模式,保障了苏超的职业级竞技标准,与其聚焦城镇体育的战略规划深度契合。而共创草坪等企业则通过苏超引发的足球场地升级潮,打开了国内市场新空间。
从市场反应来看,这波股市疯涨与“苏超”的出圈紧密相关。同时,“苏超”的爆发也证明了当体育与文化认同、城市情感、休闲消费紧密结合时,能释放远超赛事本身的经济社会价值。
对于企业而言,如何把握这一机遇?相关行业专家建议,企业应跳出单一产品思维,实现制造向服务领域的延申拓展,融入赛事运营、智能场馆、体旅融合等场景。同时,利用短视频的传播流量进行直播带货等营销活动,是推动产品营销的重要契机。
此外,“苏超”的火爆也引来了其他省份的关注和效仿。但专家也提醒,学习苏超模式不能是简单照搬,需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和特色进行创新和发展。
总的来说,“苏超”的火爆不仅仅是赛场内的热血碰撞,更是资本、文化、旅游等多方面资源的整合与融合。它以惊人的速度从绿茵场烧向资本市场,点燃文旅消费,更掀起了对“体育+”价值的重新思考和探索。